English

也话周庄

2001-03-0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自从柳亚子等名士的歌吟被流风吹散以后,周庄沉默了60多个春秋;1984年,终于幸运地等到了旅美画家陈逸飞。陈逸飞创作了题为《故乡的回忆》的油画,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。于是乎,周庄很快成为名扬四海的旅游胜地。

这“出口转内销”的扬名经历有点偶然性,然而它的自身早已具备了必然的扬名因素。

这个小镇位于长江口冲积平原的中心地带,处于澄湖、白蚬湖、淀山湖、南湖的怀抱之中。4条小河纵横交叉成“井”字,依河建成8条小街。数目不清的石砌驳岸,14座古朴的石桥,悠长的石板街面,缓缓流动的小河,来来往往的小船和黑瓦粉墙的房舍,构成了独特的风景,它虽然与上海、苏州、无锡等繁华都市相距很近,但却形貌迥异。更令人心动的是,它60%的房子保存着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,当你走进那些规模较大的宅第,如沈万三的后裔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沈厅、明初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的后裔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张厅、清代同治年间营建的民国名人叶楚伧的故居时,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。因此也成了导演们心目中的胜地,自1984年以来,先后有46部电影、电视片在这里选景拍摄。

经受900年风雨的周庄,经济发达,人文荟萃,曾出过很多有成就的文人雅士和有影响的商贾,还吸引过刘禹锡、陆龟蒙、柳亚子等名人来此寓居、垂钓和歌唱。当地最有代表性的人物,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翰和沈万三。

张翰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。他在朝廷做官,对腐朽的政治心怀不满,秋风起时,想起了故乡菰菜、莼羹、鲈鱼脍而辞职回乡。这一逸事成为千古佳话,还被概括成“莼羹鲈脍”的典故,被后人反复运用到诗文里。他所欣赏的两鳃鲈鱼是周庄特产,至今仍在这一带的河湖中繁衍不绝,据说配上菰菜煮羹,味道极为鲜美,可惜笔者在饭店翻阅菜单时,找不到这道菜。

在我国文化史享有盛誉的“张翰羹”(此乃笔者杜撰的名字)已黯然失色了,今天周庄人钟爱的是“万三蹄”。这种被煨煮得皮色酱红、油光闪闪的猪后腿,据说是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肉食。笔者有幸一饱口福,它虽然不腻但毕竟太肥,之所以能荣居周庄菜谱之首,全赖沈万三的名气。

沈万三是既令人敬佩又令人唏嘘的人物。他善于经营,是“资巨万万,田产遍天下”的江南第一富豪。无奈生不逢时,遇上了心胸狭窄的朱元璋。他虽然赞助修建南京1/3的城墙并多次献金、献宝,还要求出钱来犒赏军队,但未能缓解朱元璋的嫉忌,结果被充军到云南,老死于边陲,下场很凄凉。冷酷的“天子”意犹未尽,以后又两次对其遗属下毒手,导致他的家族人亡财空。然而他的故事一直流传不衰,今日的周庄还到处闪烁着他的影子:他的事迹在周庄博物馆中占了最显著的位置,后裔的居所沈厅成了人们参观的热点,他那建在永安桥外的小湖——银子滨的深处的水底坟墓也成了重要的景观;据说是他所喜爱的几种食品(“万三蹄”、“万三宴酒”、“万三糕”等)被组合成“万三食品系列”,由万三食品厂隆重推出,“沈厅酒家”和“万三食府”的酒旗飒飒飘扬……将周庄易名为“沈庄”,似乎更名副其实。

张翰的清高逸事照旧悠悠地流传在古典诗文里,有时也许会给某些风雅人士带来精神上的慰藉,可是芸芸众生热爱和敬仰的,却是财神沈万三。这座小镇毕竟属于尘世的一角,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,商品经济大潮也滚滚而来,不断地冲刷着它的文化气息和古朴风尚。眼前的周庄保护得还不错,但不少临街的房子辟为商店,流动小贩遍布巷尾街头。当年柳亚子和诗朋雅集的迷楼依旧伫立在河旁,但周围响彻叫卖者;房舍、小桥的倒影虽然依旧在河水中荡漾,但已不那么清晰了。旅游资料说人们在这里可以“觅得一份野趣,使浮躁的心灵复归宁静”,可惜这已成为回忆或想象。

这种变化会使一些人深感遗憾,但这正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的反映,奈何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